胎盘也是造血器官
胎盘富含造血干/祖细胞这一不争的事实开启了学者们对胎盘这一造血器官的深入研究。在这个独特的哺乳动物器官中,造血是如何调节的,甚至于学者们开始重新探究“哺乳动物胚胎发育期存在多个造血器官究竟有什么意义”这一长期以来未得到解答的问题。胎盘造血干/祖细胞具有惊人的扩增能力,非常适合临床应用。英国剑桥大学的Katrin Ottersbach和荷兰伊拉兹马斯医疗中心的Elaine Dzierzak共同总结了当前关于鼠科动物胎盘的造血调节过程并总结了描述人类胎盘的最新数据。
此外,有学者应用单抗测定6个月以后的胎盘血、脐血和母血中的CD34+和CD38+细胞,发现其数量关系为胎盘血>脐血>母血,说明胎儿血循环中大量的HSC/HPC主要来源于胎盘,而成熟的粒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则来源于胎儿骨髓。其他对小鼠胎盘造血功能的研究表明,胎盘造血起始于第10天胚胎的胎盘绒毛膜,第14天达高峰,第18天消退。胎盘除进行物质交换外,还产生大量的内分泌激素和生长因子,具有能够支持HSC/HPC生长的良好微环境。胎盘绒毛膜间质中有大量由核细胞组成的造血岛及CD34+细胞,以妊娠8~10周左右的胎盘绒毛膜中含量最多,以后逐渐减少。由此学者们推测,在卵黄囊造血逐渐消退而胎儿肝脏或骨髓造血尚未成熟之前,胎盘绒毛膜可能是造血的重要器官,而且,直至胎儿出生一直有血细胞的生成,为胎儿提供源源不断的造血干细胞。
胎盘造血干细胞的研究日新月异,目前确认新生儿胎盘干细胞孩子自身使用不需配型,家庭内成员使用,配型率高;数量丰富,可供成人使用1-2次,突破脐带血来源造血干细胞30公斤体重使用瓶颈;从人胎盘组织中直接提取的干细胞是脐带血的10倍,是替代骨髓的珍贵生物资源。因此,在孩子出生时为其留存珍贵的胎盘造血干细胞是对孩子一生健康的保障,是一种生命的投资。
文章来源:汉氏联合胎盘干细胞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条:造血微环境的调节因子
下一条:世界首例诱导干细胞临床试验获批
预约咨询卡
Appointment consultation c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