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例人类小肝脏发挥功能

2016-11-073808点击

 

        日本横滨市立大学教授谷口英树和武部贵则等人日前使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成功培养出在小鼠体内发挥功能的小肝脏。该成果为全世界再生医学领域的首例,刊登在7月3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为了制造出人类肝脏,谷口英树等先将人体皮肤细胞变成iPS,然后培养成早期的肝细胞。人类肝脏由各种细胞组成,这些细胞各司其职,为肝脏提供组织架构或者血管。为了模仿肝脏的这种特点,研究小组在早期肝细胞中混入了起到连接作用的“间叶细胞”以及形成血管的细胞进行混合培养。令研究人员大吃一惊的,100万个细胞在两三天后自然聚集形成约5毫米的球状结构,形成了胎儿期可见的三维“肝芽”。研究人员将“肝芽”移植到小鼠体内,术后“肝芽”迅速与小鼠的血液供应相连,它们释放肝酶的速度远远大于单纯肝祖细胞移植到小鼠体内后的产酶速度;并发挥正常肝脏的功能,可清除血液中的毒素。研究人员用化学物质诱发其中12只小鼠肝衰竭,它们体内的“肝芽”能够帮助小鼠生存。
 
        尽管已有目前的突破性进展,研究人员说将这样的肝脏移植到人类体内至少还要十年之久,这期间需要长期测试它们的生长状况和安全性,主要顾虑在于干细胞移植有致癌风险,同时“肝芽”缺乏免疫细胞。下一步研究人员将设法制造尽可能多的“肝芽”,以适应肝脏这个人类体内最大的器官,研究人员预测五年内可能实现。数年来科学家屡次试图培养出能与受体血液连接的复杂器官,均以失败告终。这次伟大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将为器官移植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意味着未来人类可以用干细胞培养出肾脏、心脏等器官,未来再生医学将不再完全依赖器官捐献。
 
        此前媒体报道日本厚生劳动省的审查委员会日前批准了利用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开展视网膜再生的临床研究。日本国内近期接二连三爆出干细胞临床研究的突破性进展,一方面突显出日本在干细胞研究领域的强大实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公众和资本市场对于干细胞技术应用的期待。据专家估计,全球干细胞医疗近两年的潜在市场规模约为800亿美元,2020年前后可达4000亿美元。在干细胞行业欢欣鼓舞的时刻,作为普通人,让我们翘首以待干细胞移植治疗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的那一天。
 
 
文章来源:汉氏联合干细胞
转载请注明出处
 
 
 
 
 
 

 

×
客服热线

400-817-8855

客服QQ

776629964

预约咨询

预约咨询

预约咨询卡

Appointment consultation ca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