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干细胞培育卵子

2016-11-072419点击

 

来源:大公报
 
【本报讯】综合美联社、中央社4日消息:日本京都大学的研究团队成功地从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培育出卵子,并利用体外受精,让实验鼠生出小鼠。这是世界首度完成类似实验,有助于不孕症的分析研究。

        由京都大学教授斋藤通纪等教授组成的团队的这项研究成果,在最新一期的《科学》杂志上发表。
研究团队从母鼠的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培育出可生成卵子的「始原生殖细胞」,同时也从鼠胎取出未来将形成卵巢的细胞,同步培养之后,移植到实验鼠卵巢,培育出卵子。
        研究团队将如此培育出的163个卵子与自然形成的精子进行体外受精,结果实验鼠生出3只鼠。小鼠都正常,与其他实验老鼠交配,有孙子辈诞生。
研究团队认为,从诱导多功能干细胞造卵的过程观察,可更加解析至今还无法厘清的卵子生成机制,有助于不孕症的分析。
如果运用在人体上,因卵巢疾病而无法造卵或因卵子老化导致难怀孕的女性,或许可从皮肤细胞等培育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制造新卵。
         部分专家认为,这可能帮助数以百万计妇女,她们或是因为健康状况或接受癌症治疗,或是因为年纪太大,无法自行产出能存活的卵子。
         专门研究生物医学科技造成的影响的美国史丹福大学法律系教授葛律利表示:「这可能意味女性不再受制于生育时钟。」
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卵子研究专家克拉克说:「我认为,这是女性繁殖技术的一大进步」,有关这项技术政策和规则方面的讨论「需要现在开始」。
         应用于人类存巨大障碍
         但研究团队指出,本次的实验要运用于制成人类的卵子与精子是有困难的。因为人类与老鼠的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性质不同,人类要制造始原生殖细胞相当困难, 而且基因也可能受损。加上以人工方式造卵,伦理上将受到质疑。有专家表示,使用成年人的细胞而不是胎儿的细胞可能会奏效。
         由于将该技术应用在人类身上的障碍巨大,一些专家怀疑根本不可能实现。另一些专家表示乐观,但也认为不容易实现。研究团队联合作者林克彦说应用于人类身上「还在非常遥远的未来」,克拉克则认为至少要花费10年时间。
葛律利推测,在未来20到40年里,该技术会使得夫妇们更乐意选择试管受精方式,从而选择孩子的特征。这是因为通过皮肤细胞制造卵子比通过医疗和手术途径让女性产生卵子要容易得多。
         但该技术也引起一些医疗和伦理方面的担忧。圣迭戈加利福尼亚大学干细胞项目主管戈德斯坦说:「我会担忧通过此方式制造孩子的安全性。这看起来就像是在孩子身上做实验。」
 

 

×
客服热线

400-817-8855

客服QQ

776629964

预约咨询

预约咨询

预约咨询卡

Appointment consultation ca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