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中风治疗的曙光

瑞典隆德大学干细胞和恢复神经学实验室进行了一项基于干细胞治疗脑中风的动物实验, 发表在科学杂志《脑》,有望带来中风治疗的新发展。虽然这项研究是在动物身上实施,研究人员希望对人类会有类似的好处。
脑中风是老年人三大死因之一, 全球每年有 460万人死于脑中风。据统计中国每年发生脑中风病人达200万, 现幸存中风病人700万,其中450万病人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生活不能自理。研究发现中风后大脑中神经细胞会死亡,大脑皮质神经元的损失是中风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个主要原因。未来治疗的设想是用新的健康的细胞取代破坏的细胞。全世界各大医学机构都在为找到中风治疗的良方而努力。
目前比较流行的研究是干细胞疗法。 研究认为基于干细胞的方法恢复中风后脑功能需要产生特定的神经元亚型。诱导多能干细胞是自体移植的一种新方法。诱导多能干细胞能否转换成功能性皮层神经元,并在移植后存活和发挥功能呢?在隆德干细胞中心,Zaal Kokaia和Olle Lindvall领导的研究组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以求解开疑问。
在这项研究中, 研究人员将患者自身的皮肤细胞重编程为诱导多能干细胞,然后移植到中风后受损伤的小鼠大脑皮质。移植 2 个月后在该区域形成成熟的具备脑皮质特点的神经细胞。这些神经细胞与大脑中其他重要的结构已建立连接,同时小鼠的活动能力增强。 5个月后, 没有肿瘤形成,移植细胞表现出成熟的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该研究结果表明,人体皮肤源诱导多能干细胞可以分化成皮质神经祖细胞,它们能在皮质内生存、分化为功能性神经元,并且移植后改善神经功能。
移植的细胞对大脑中宿主细胞有无影响以及这些细胞到底能多大程度融入大脑皮层,Zaal Kokaia 认为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来证实。此外,大脑功能恢复的幅度还有待提高,因此, 在这些发现转化为临床应用前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预约咨询卡
Appointment consultation card